中美贸易冲突下,国产射频芯片的挑战和机遇
2019-07-24 08:18:07 来源:集微网 评论:0 点击:
7月19日,2019集微半导体峰会在厦门海沧举行,在下午举行的《5G国产射频芯片的挑战和机遇》圆桌讨论环节上,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CEO李阳、北京中科汉天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永学、开元通信技术(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斌、上海迦美信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文海等嘉宾在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孙昌旭主持下,就国产射频芯片如何实现突破进行了讨论。
李阳表示,5G时代射频前端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各类芯片数量需求也大幅提升。整个射频前端芯片可以分为紧耦合的产品线和弱耦合的产品线,像Skyworks和Qorvo这些国外的巨头产品线很全面,国产射频厂商则可以通过“抱团”来克服产品单一的短板。他举例说,在弱耦合领域,越来越多的厂商寻求合作伙伴,例如PA芯片厂商可以与滤波器厂商合作。随着5G对射频要求越来越高,国外巨头也要找合作伙伴,现在跟他们合作反而变得比以前容易得多。
李阳指出,在选择射频合作伙伴时,当然希望是与中国公司合作,客户在选择的时候也是如此希望。但国产射频厂商仍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会越来越完善,各位友商和合作伙伴会做得更好,最后实现一个相对完善的自恰的国内供应链。
李阳认为,在国产替代中,如果让系统厂商不符合商业逻辑地来支持国产芯片厂商,那这很难持久。他认为在两方面做到即可。首先系统厂商保持开放,因为很多时候芯片厂商需要系统厂商的反馈,比如芯片的指标到底怎么样,大家有一个沟通的途径,把更多的厂商纳入到这个选型沙盘里,给大家沟通的机会,让芯片厂商知道这个产品对不对路。其次,国产系统厂商尤其头部厂商可以多做一些工作,比如苹果、三星对器件有更多的投入,拿到器件以后自己也要评估,同时会拆解你的半导体芯片做很多的分析,这个是我们现在国内有些头部公司已经做了,有些头部公司没有做,因为他们想可能有其他人来做。李阳认为,国产供应链重要性凸显之后可以做起来,很多时候客户都是不测评估板,把产品直接放到板子上,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并不是特别好的做法。还有就是比价,就是比谁最低。其实更健康的做法,可以分析一下成本,这样可以优化资源投入,同时最终来讲真正扶持自己的合作伙伴。
近年来,高通、MTK等做主平台的厂商都想做total solution的方案,包括整个射频前端都想做,所以在套片中很激进在推他们自己的产品。对此李阳表示,跨界竞争很早以前就存在,只不过高通从RF360之后给了业界一个明显的信号,但是不同的公司平台有不同选择,高通确实在推,MTK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想法,更多是开放和大家合作。对MTK而言他们需要一些射频伙伴能够在射频上和高通相当,如果很封闭的话,例如只是聚焦到自己的公司是否在射频领域的话,有相当的可能是性能其实要打问号的。其他如三星、海思等的平台对独立射频厂商来说还是有新机会的。至少现阶段市场不会形成主平台完全整合射频芯片的情形,如果能做到比高通等国外厂商更有竞争力,能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独立射频厂商就还有市场机会。
钱永学认为,国产射频厂商想全面达到美国的水平在短期之内是不可能的,比如Skyworks和Qorvo等,一年的净利润都有四五十亿元左右的规模,国内像我们做PA的大概有5个亿左右,在国内还算排得比较靠前了,出货量一年有六、七亿颗,出货量也比较靠前。相比之下,国产射频厂商的销售额还不及国外厂商净利润的十分之一,差距十分明显。现在能做的就是实现进口替代,在美国禁运的时候我们能够供上最基础的东西,不至于让美国彻底把我们卡死。
钱永学表示,中美贸易冲突给国内射频芯片厂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在整合过程中,国内外厂商还是要加强合作,不能说因为贸易战就只选择国内的,这样相当于是自我封闭,还是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此外,他还指出,现在国内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已经极具竞争力,但是中美贸易冲突以来凸显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国内供应链培育起来,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因此手机等终端厂商应该担负大公司的责任,有意识地培育国内的供应链,也给予他们试错的机会。
钱永学还提出,等到国产射频厂商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谋求上市,利用股市的杠杆做更大的事情,撬动更大的资本来进行并购,目前,就是勒紧裤腰带踏实干,能上市早点上市或者两个公司相互之间能整合就相互整合,这样的话,抗风险能力更强一点。
贾斌表示,滤波器作为一个标准器件,到了5G时代,对数量、系统集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公司综合技术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现在一些基带厂商希望在自己平台里整合自己的射频技术,但是从今天市场来看,基带公司对手机厂商的掌控力度在下降,因为手机厂商的主导权越来越大。如果独立射频芯片厂商的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在大客户那边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因此还是要把自己的竞争力尽量提升,产品做得足够好。
对于终端厂商对国产芯片厂商的支持,贾斌表示,希望本土头部的系统厂商真正多投一些资源,帮我们把器件的质量测试好,帮助告诉我们怎么样去提高,因为国内的系统厂商用海外的射频器件已经用了十几二十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们也希望把我们的边界打开,希望接受他们的指导,让元器件在设计、制造等环节把质量逐步做到客户可以接受的程度,这也是开元的愿景。
倪文海表示,5G对射频芯片的频率、功率、模式、频段、带宽复杂性等方面需求等大幅提升。4G阶段智能手机对天线调谐器的需求还不是很明显,多的话4到6颗左右,现在天线的空间被压缩,如果手机的性能、发射灵敏度要保持不变甚至更好,天线调谐器是必须的,5G的话有需要10根的,16根的,甚至更多,中压、耐压、电容式的各种需求,用量非常可观。
倪文海认为,在手机射频前端的一些细分市场,中国公司是可以非常有为的,比如射频开关,总体来说比较简单,比PA好做,它的难度是运营,关键在品质、运营、规模,而且是用CMOS做的,所以先集中精力把容易的简单的先做掉,然后再结合去做滤波器,再往上去做。例如迦美信芯跟开元通信合作也是从接收端的小信号、分体天线来做,比较容易做成功,所以一步一个脚印,经过漫长时间的累积,相信中国也能成长出很有竞争力的射频公司。
倪文海还强调,中美贸易战对国产替代是一个难得的好机遇,但是有些手机厂商已用惯了国外公司的芯片,如果要更换国内芯片要冒一定的风险,包括他们自己的利益等等。中美贸易战之后给大家更多的提醒是我们也需要培育中国半导体自己的生态圈,包括射频圈的。对于体量比较小的国产厂商,人力、资源方面都比较弱,倪文海希望手机供应商“是否能有更高的容忍度,不要像要求国外供应商一样来要求我们,能不能给我们开一些特殊通道或者特殊的手机型号等等,让我们成长起来”。
延伸阅读:
《iPhone X中高频LTE射频前端模块:博通AFEM-8072》
上一篇:全球首家可重构射频前端芯片公司完成D轮融资
下一篇:国产5G n41 BAW芯片首次突破,开元通信推出滤波器品牌“矽力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