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器件 > 正文

感知“利”器|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
2017-05-02 22:12:06   来源:麦姆斯咨询   评论:0   点击:

本发明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由微针和基底组成,与传统微针相比,具有多功能、可控缓释、柔性、高效、低价、易制备、生物相容性好、可自然降解等一系列突出的优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全球化的今天,专利已不仅仅是创新的一种保护手段,它已成为商业战场中的利器。麦姆斯咨询倾情打造MEMS、传感器以及物联网领域的专利运营平台,整合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资源,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有效利用。

药物治疗是现代临床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开药物本身,最优化的给药途径往往决定 了药物的实际疗效,常规给药方式包括透皮给药、口服和注射。

透皮给药

对于透皮给药,药物对皮肤的渗透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皮肤外层的角质层会对药物的吸收造成阻碍,药物也不易深入体内,导致对药物的选择非常局限。

对于口服给药,药物首先经过肠胃、肝脏等器官,肠胃的消化作用以及肝脏的首过效应常使药物过早的发生分解,失去活性,造成靶器官的实际药物浓度并不高,并且存在一系列的胃肠道副作用。

对于注射给药,虽然将药物直接引入脉管系统,但需要使用特殊的注射器械和针头,由专业人员操作完成,由于针头尺寸较大,针头的刺入不仅会刺激皮肤深层神经细胞给人体造成痛苦,还会造成皮肤局部创伤,加大伤口感染几率,此外,一部分人类疾病,器官和组织存在天然生理“屏障”,使得血液中的药物无法或较少直接进入受累器官和组织,造成治疗效果的不理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涌现出丰富的药物,但如何将这些药物引入人体,并直接作用于病灶,却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最主要的包括:1、给药过程有创;2、药物载体生物兼容性差;3、药物在基质分布不均或分布情况未知;4、药物释放或作用过程不可调节;5、单次给药只能局限在一种药物;6、传统局部给药方式药物利用效率较低;7、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推荐发明专利】

《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背景】

微针技术是一种近些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给药方式。由于不会接触到神经,所以不会有疼痛感;微针尺寸较小,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很小。传统微针主要以硅或金属作为材料,其生物相容性较差,常常作用在体表位置,如果深入体内使用,除了材料本身的缘故,会给使用者带来明显的异物感,更重要的是会引起较为脆弱的组织和器官损伤,最常见引起体腔内的出血和感染;由于仅能负载单一药物,无法提供有层次的综合治疗,导致实际疗效受限;此外,无法自然降解的特性,使得药物释放完以后还要进行二次外科操作将其取出,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伤害;此外,对于药物释放速率的控制难以实施,不能够根据疾病进展规律进行可调控的持续治疗。

a)携带药物的微针插入皮肤;b)微针分解后药物进入人体

a)携带药物的微针插入皮肤;b)微针分解后药物进入人体

中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蚕丝更是在约4700年前已有记载。蚕丝是熟蚕结茧时分泌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蚕丝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含量约占蚕丝的70%~80%,含有18种氨基酸。在经不溶化处理过程中,蚕丝蛋白的结构会发生从任意卷曲到β结构的转变。在蚕丝蛋白发生结构转变后,侧链与侧链间、侧链与主链间以及分子与分子之间可形成大量的氢键结合,产生大量的次级交联点,可以有效地控制蚕丝蛋白的溶解性。蚕丝蛋白本身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理化性质,并且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所以蚕丝蛋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背景,设计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自然降解、柔性、易制备的多功能微针,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

本发明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由微针和基底组成,与传统微针相比,具有多功能、可控缓释、柔性、高效、低价、易制备、生物相容性好、可自然降解等一系列突出的优势。

根据实际需要,不仅可以在微针和基底、微针之间选择包裹不同的药物组合,实现药物组合在空间的不同分布,根据具体用药需求实现功能上的多样化、模块化、集成化和自由化;还可以改变微针和基底的几何尺寸、固化工艺以及所用蚕丝蛋白的种类,控制降解速率,从而实现对药物释放顺序和速率的可控,提高药物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关研究报告】

《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2017版》

《注射给药市场-2017版》

《药物输送(给药)技术市场-2017版》

《即时需求诊断:微流控技术应用》

专利购买或技术合作请联系:

麦姆斯咨询 殷飞
联系电话:18912617215
电子邮箱:yinfei@memsconsulting.com
若需要更多可交易专利,敬请访问:www.mems.me/mems/patent/

相关热词搜索:微针阵列 微针

上一篇:上海微系统所:微纳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技术
下一篇:感知“利”器|一种高灵敏度氨类气体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