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流控 > 正文

中大肿瘤防治中心研发基因芯片可预测鼻咽癌风险
2015-03-05 01:16:22   来源:麦姆斯咨询   评论:0   点击: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近日宣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科研团队开发的鼻咽癌风险预警芯片,已正式投入临床试用。这项基于鼻咽癌遗传学及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鼻咽癌高危人群及早获知自身发病风险,提高早期发现和治愈鼻咽癌率。

神奇吗?只需2毫升唾液,就能预知自己得鼻咽癌的风险有多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近日宣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科研团队开发的鼻咽癌风险预警芯片,已正式投入临床试用。这项基于鼻咽癌遗传学及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鼻咽癌高危人群及早获知自身发病风险,提高早期发现和治愈鼻咽癌率。

有“广东瘤”之称的鼻咽癌名列我国十大恶性肿瘤,高发区为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海南等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区。“早期鼻咽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约为九成,到了晚期则降为5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大附属肿瘤医院)名誉院长曾益新表示,医院接诊的鼻咽癌患者中,晚期患者占了三分之二,在鼻咽癌高发区推动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十分有必要。

鼻咽癌的发病包括遗传、环境和EB病毒感染等因素。此次投入临床试用的鼻咽癌风险预警芯片,通过检测鼻咽癌高危人群的唾液,可鉴别受检者是否携带有11个鼻咽癌易感基因位点以及危险程度,并通过采集外周血,获得EB病毒分型检测结果,经整合受检者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因素,最终得出受检者鼻咽癌发病风险的综合评估结果。

传统的鼻咽癌筛查具有一定的侵入创伤性,受检者较为抗拒。“我们比较了血液和唾液的检测结果,两者相差不多。但是用唾液检测,无创伤又方便。”出生在鼻咽癌高发地区湖南的曾益新自爆已试用芯片,结果查出了几个易感位点。经综合评估,他属于鼻咽癌发病“中危人群”,今后需要注意合理管理生活环境,调整饮食等生活方式。

该检测主要面向鼻咽癌高发地区的居民,尤其是存在鼻咽癌家族史、EB病毒抗体阳性、长期吸烟或者被动吸烟及酗酒、长期进食腌制食物,接触有害气体、液体和粉尘等五类高危人群。

“我们将针对高中低危人群,提供不同的鼻咽癌防治指南。”课题组成员、研究员贾卫华表示,例如高危人群需要每半年进行EB病毒抗体检测、鼻咽纤维镜检查和头颈部磁共振检查等,低危人群可每三年进行一次。

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分子诊断科主任邵建永教授介绍,该项目已作为院内临床检验项目开展,收费标准为920元一次。医院方面强调,该项目不以经济效益为追求目标,因此仅收取检测物料费等成本费,不包括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劳务费用。

“如今人们宁可花几百元请人吃饭,却不舍得花同样的钱来检测自己得癌症的风险。”曾益新表示,在癌症防治上,要更加重视预防和早期发现,希望通过实施该项目来推广癌症“早防早治”观念,促使人们重视在疾病预防上的投资。

曾益新透露,今后,科研团队将致力于研制鼻咽癌疫苗,该工作现已起步。“风险预警芯片的问世耗时五年,一般来说,针对病人的药物研制平均周期为十年左右,而针对健康人群的疫苗研制更为困难。”他表示,该课题组希望在十年内取得突破。

相关热词搜索:基因芯片

上一篇:基于微流控的单细胞拉曼流式分选技术研究获进展
下一篇:邢婉丽:生物芯片领域“女领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