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毫米波雷达前装量产线,行易道获近亿元C轮投资
2021-04-02 13:37:59 来源:麦姆斯咨询 评论:0 点击: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行易道“)宣布获得近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和江苏悦达金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大数据产业基金领投。资金将用于车载毫米波雷达前装项目大规模量产产线建设和产品创新研发投入,专注于提升智能汽车环境感知能力,支持和促进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进阶和商业化落地。
据了解,行易道是智能驾驶核心传感器系统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主营产品是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系统(近、中、远程雷达)、77/79GHz车载近程合成孔径雷达系统(SSAR)和77GHz交通雷达系统(中、远程雷达)。行易道77GHz近、中程毫米波雷达可以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FCW、ACC、AEB、BSD、LCA、RCW、DOW、F/RCTA等)以及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平台开发,客户包括国际一流、国内一线的主机厂及Tier1公司。
相关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国内ADAS市场规模将达到2250亿元,国内汽车毫米波雷达市场2025 年将超过310亿元。在汽车智能网联化趋势下,国内初创企业竞相角逐毫米波雷达市场。行易道由来自中科院电子所的赵捷博士于2014年底成立。2020年,行易道在前装乘用车AEB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过和国际一流毫米波雷达供应商的竞争,成功获取了亚洲某车企的ADAS系统雷达供应商的定点资格,合同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
成像、高分辨率、360度检测和感知融合是汽车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行易道专注的产品方向。随着汽车自动驾驶能力的提升,相较于毫米波雷达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对于车辆周边目标更高的分辨率及识别能力就成为了车载毫米波雷达很重要的能力。
例如,一直以来毫米波雷达在隧道中的表现经常被主机厂及Tier 1诟病。原因是隧道中会有基础结构的钢梁,而雷达电磁波会对金属产生很强的反射点,并在隧道中来回反射,最后形成多个真实的假目标,且难以滤除。
而行易道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车载SAR成像雷达的开发,也就是合成孔径成像。该技术可为高级别自动驾驶输出道路特征、车位状态等丰富信息,并加强了雷达支持前方横向碰撞预警/制动(FCTA/B)的能力。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产生非常清晰的成像结果,不存在杂散点对真实目标的干扰。
此外,行易道远距成像毫米波雷达也在开发中,其感知距离为300米,方位向角分辨率在1度,俯仰角为2.5度,预计2023年实现量产。
相关热词搜索:毫米波雷达
经典文章回顾
- 光电传感器芯片商艾普柯微电子获数千万级融资
- 拓展高端传感器领域布局,高华科技完成数亿元融资
- SiTime引入Aura Semiconductor“时钟”产品线
- 研发颠覆性光学MEMS麦克风,sensiBel获1500万欧元A轮投资
- 视觉传感芯片厂商Newsight将登陆纳斯达克,估值2.15亿美元
- 武汉敏声完成近6亿元B轮融资,加速国产BAW滤波器规模化量产
- 增强射频滤波器行业地位,村田宣布收购Resonant
- 全球首家超构光学商业化公司Metalenz完成3000万美元B轮融资
- 韩泰集团投资光学MEMS领导厂商PMC,加速汽车ADAS和自动驾驶应用
- 德国光学巨头蔡司成功收购美国Capture 3D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