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 > 正文

用芯片“孕育”微器官,大橡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
2019-12-14 08:38:35   来源:麦姆斯咨询   评论:0   点击: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11月18日,专注于开发器官芯片的生物技术公司北京大橡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了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药明康德领投,久友资本和复容投资参与投资。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11月18日,专注于开发器官芯片的生物技术公司北京大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橡科技”)宣布完成了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药明康德领投,久友资本和复容投资参与投资。“器官芯片”、“千万级天使轮”、“药明康德”,短短一则消息,几个关键字眼,一时间激起了医药研发企业、投资人、媒体等多方的关注。

日前,记者走进大橡科技,为读者揭开器官芯片这项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的神秘面纱,以及在新一轮资本的助力下大橡科技的最新动向。

器官芯片不是植入人体的硅芯片

“你这个技术很高端”“前景怎么样,什么时候能产生收益”……不少投资人看到“器官芯片”项目后,表现出了不置可否的态度。但实际上,这一领域确实是细分“蓝海市场”。

众所周知,从新药发现,到临床前研究试验,再到临床试验,最后审批上市,造福患者,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医药研发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让许多投资机构对医药研发领域抱有极其严谨的态度。

为什么研发新药是场持久战?

如果摘取现在许多医药企业在临床前药物筛选和研发期的一些片段,即可略见一二。

依照传统,药物临床前研发会使用两种模型,即2D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简单来说,2D细胞模型就是在培养孔板上养一层细胞系的细胞;动物模型就是先培养患有某种疾病的试验动物,再试药。”大橡科技CEO周宇解释道。

不难发现,一层细胞与立体的人体相比,过于简单且仿生性差,这就导致了假阳性率高的测试结果。医药研发企业熬过了药物筛选期,后面的动物实验疾病建模则更加漫长。等到终于走到临床试验期,由于动物模型的技术局限性,会有超过90%的药物在真实的人体环境中呈现出差异化的机理、毒性和疗效,最终导致药物研发的失败,以及资金、时间的浪费。

传统医药研发工具的诸多弊端,激发了创新工具——器官芯片的出现。

器官芯片,即在芯片上构建的器官生理微系统,包含活体细胞、组织界面、生物流体、机械力等器官微环境关键要素,体外重现器官结构和功能特征。周宇说:“作为一项体外生物模型创新技术,可以将器官芯片简单概括为由芯片载体和器官模型两部分构成。芯片载体即微流控器官芯片,内置多个密集通道,构造出类似于人体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在‘微环境’中,通过对各种细胞进行搭建,培养构建出需要的器官形态和器官功能,最终实现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有效性、准确率,同时又能实现降低研发成本的目标。”

国产器官芯片呼之欲出

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从对器官芯片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器官芯片是一项跨学科多领域技术。想要真正让器官芯片由技术转为成果,技术壁垒之高让不少创业者望而却步。“我记得在21世纪初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样一句口号,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在持续关注着医药领域的发展方向。直到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政策的驱动下,中国的医药企业投入新药研发的研发基金开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将从药物消费大国逐步发展成药物消费和研发大国。那时我认为,生物的世纪可能真的要来了,是时候该做些改变了。”

2017年,周宇离开了工作多年的企业,投入创业怀抱,在2018年大橡科技成立时,团队中的多数成员在器官芯片相关领域已深耕十余年。预计到明年3月或4月,大橡科技将发布三个器官芯片平台和在此平台上构建的病理模型。据周宇透露,在器官芯片的设计上,将兼顾高通量和仿生性。在模型构建方面,除了单器官,大橡科技可实现多器官共培养。“一些抗肿瘤药物需要通过肝的代谢后才能对肿瘤产生作用,这时就需要在同一个芯片平台上构建出一个肝的模型和一个肿瘤的模型,基本上模拟出人体药物代谢以及药效作用的过程。”

早在2000年,康奈尔大学的MikeShuler等人首次提出用人体不同器官的细胞在芯片上构建人体组织,模拟人体环境的设想;2007—2009年期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微流控芯片团队完成一系列的细胞培养,包括多种细胞的共培养和三维细胞共培养工作,2009—2010年,他们又先后完成兔软骨组织培养,以及带有肝微粒体的药物代谢等工作;2013年,科技部新药重大专项课题“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新药研究开发关键技术”启动。

据资料显示,全球器官芯片研发生产商也正在从肝脏、肾脏、血脑屏障、肿瘤等单器官芯片,甚至多器官串联芯片等多角度开发器官芯片领域。目前,全世界每年都有几亿只动物被用于实验室实验。随着未来研发的进步,器官芯片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体外细胞学和动物活体实验的市场,成为药品临床前研究最好的备选化合物评价模型,进而帮助制药和化妆品等行业节省大量的研发费用,这将是一个百亿美元级别的市场。

人类对AI的探索,是渴望机器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器官芯片的终极目标,是在体外构建一个完整的生物模型,替代人类“以身试药”。但器官芯片近20年的发展史,相比AI来说还很“稚嫩”。但值得期待的是,也许“生物的世纪”真的要来了。

延伸阅读:

《器官芯片技术及市场现状-2019版》

《微流控产业现状-2019版》

《新一代测序和DNA合成:技术、耗材制造和市场趋势-2019版》

《液体活检:从分离到下游应用-2018版》

《生物MEMS和非侵入式传感器-2018版》

《中国微流控产业现状-2018版》

《微流控技术的即时需求检测应用》

《从实验室到产业,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市场总览-2018版》

《神经技术和脑机接口-2018版》

《新型纳米孔测序专利全景分析-2019版》

相关热词搜索:器官芯片

上一篇:研发离电子式柔性压力传感器,钛深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