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成功用生物技术改进气体传感器设计
2015-03-20 11:06:23 来源:微迷 评论:0 点击: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三名本科生成功地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的设计中,使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1.5倍,响应时间缩短30%,恢复时间缩短20%。近日,该成果在材料研究、传感器领域主流学术杂志之一的《Sensors》发表。
该项成果第一完成人是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基地班本科生——李忱家、吕梦、左佳林。项目负责人李忱家说:“目前气体传感器研究正在飞速发展,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开发出新型纳米结构,也有研究侧重于寻找拥有最佳传感特性的纳米材料。然而这些方法工艺要求高、成本高昂。因此我们团队另辟蹊径,将类似于生物技术当中受体识别的分子印迹原理应用到气体传感器的制备当中,产生高度特异性识别阵列,提高了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传感器性能也得到大幅提升,为现有的气体传感器技术锦上添花。”
作为这篇论文成果的通讯作者,纳米科技研究院黄新堂教授介绍说,作为目前最热的研究领域之一——半导体纳米材料气体传感器,因为有着响应、恢复时间快,化学稳定性高和选择性显著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气体检测,并且在医疗诊断领域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在我国的许多行业,高性能传感器有80%靠进口,因此国产传感器代替进口产品已势在必行。该成果如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与传统电阻式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相比,只增加干燥过程中所通入的目标气体的成本就可以使传感器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而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广阔的市场。
《Sensors》杂志由国际分子多样性保护组织(MDPI)出版,2014年其影响因子为2.048 ,是全球材料研究、传感器领域主流学术杂志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气体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