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微传感大飞机制造过程自动监测项目:精准感知“风吹草动”
2019-09-08 10:08:21 来源:麦姆斯咨询 评论:0 点击:
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十年来,无锡以应用示范为牵引,赋能效应加速显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和创新成果。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持续关注无锡物联网创新企业、创新技术和应用案例进展,跟踪展示无锡物联网创新成就。2019年,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评选发布“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十周年优秀成果”。据麦姆斯咨询介绍,无锡北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大飞机制造过程自动监测物联网应用项目”,利用倾角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细微变化,指导提升装配精度,为制造业高端转型提供助力,获评“无锡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十周年十佳应用案例”。
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大飞机制造过程自动监测物联网系统
飞机制造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而大飞机制造更是“皇冠上的明珠”。2017年5月,中国商飞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标志性工程。随着该客机试飞成功,如何进一步提高大飞机装配效率与精度,成为工程师们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大型精密设备,大飞机在制造过程中,厂房、设备的细微振动、变形都会导致产品精度下降甚至报废,严格控制全过程加工进度成为重中之重。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大飞机装配使用型架进行机身固件装配,由于型架两侧轨道受力不均,地面沉降程度出现差异,在进行装配时需使用激光进行校准,通常要花费1到2天时间才能完成,且无法实时更新数据,不能实时调整型架,大飞机的生产效率受到不小影响。”北微传感CEO王春波博士说。
经过反复的方案论证、测试与验证,2018年3月以来,北微传感在中国商飞C919项目中研发并实施了一种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大飞机制造过程自动监测物联网系统。
该系统主要通过实时采集的大飞机制造生产线中多种传感指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新型传感器数据与传统监测数据,增强对工业现场的监测能力,帮助维护和监测全生产线运作情况。
与现有单一激光监测模式相比,北微传感推出的新系统综合利用超高精度倾角传感器、沉降仪、温湿度传感器等传感技术,能实时掌握装配过程中的细微变动,同时借助数据不断积累所生成的数据模型,指导工程师快速发现隐患并排除。
如新系统采用MEMS(微机电系统)姿态传感器测量工装骨架的水平倾斜角,可达到激光测距仪的精度标准,结合调整机构补偿方案,能在极短时间内让大飞机的工装复位至前次定检时的较好状态,从而提升工装定检效率。
此外,新系统还在整个大飞机型架装配平台上加装高精度液压式静力水准仪,主要用于测量整个系统相对于稳定基准点的水平高度变化,再利用其内置自动补偿和滤波算法,减少环境变化引起的误差。
数据显示,整套自动化监测系统,可将飞机型架装配效率提高5倍以上,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与美国波音飞机型架装配指标基本达到同等水平。
“相对于传统单一检测技术,高精度传感技术可以有效地采集更多高速、复杂的机器数据,从而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优化生产运营,是助力无锡乃至我国从传统工业转型至智能化新阶段的重要力量。”无锡市工信局局长陈文斌说。
据悉,“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大飞机制造过程自动监测物联网应用项目”为我国飞机装配等大型工业工程提供了实时过程监控系统,积累了飞机装配产生的各类数据,为故障判断、健康监测、生产控制、决策等提供数据基础和判断标注。
目前,该系统已在中国商飞装备公司进行应用推广,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时该多传感融合系统在汽车、船舶、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展示出良好应用潜力。
经典文章回顾
- 惯性传感器厂商mCube更名为Movella,挖掘运动数据价值
- 长沙高新区建成79GHz毫米波雷达生产线,雷达应用遍地开花
- OCT+近红外光谱,SpectraWAVE血管内成像平台获得FDA上市前批准
- 敏芯股份李刚:专注实现MEMS芯片中国造
- 国产MEMS产业正崛起,士兰微凭何立足MEMS IDM之林?
- 硅光子传感技术领先厂商Rockley Photonics申请破产保护
- 安防监控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思特威携手合肥晶合布局12寸CIS产线
- Aeva全球首款4D激光雷达芯片模组,交由光电子制造领导者Fabrinet量产
- 新加坡A*STAR助力MetaOptics引领全球超构透镜的创新和制造
- 全球光电行业“奥斯卡”,2022年“棱镜奖”入围名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