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统集成 > 正文

地下综合管廊筑牢城市“里子”,传感器助力智慧城市更新
2019-08-11 08:45:20   来源:微迷   评论:0   点击:

传感器的应用一方面在建设施工期间可以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另外在建设完毕运营期间可随时监测管廊环境状况信息,方便维护检修,同时保障巡检人员和检修人员的安全。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市政管线传统的直埋方式已暴露出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进一步的发展。为破解“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地下综合管廊这种集约化的建筑物应运而生,成为疏通城市“血管”的不二之选。

地下综合管廊,顾名思义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有了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建设和市政设施管理可充分利用地面土地资源、节约地下空间、减少马路开挖、便于管线维修和日常管理。

2015年以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在全国择优选取了25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我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已开工建设738公里,完成投资约400亿元。

目前,全国多个城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由于管廊建设位于地下,在通风效果不佳或长期半封闭的状态下,内部环境不确定安全因素很多,为了充分保障管廊内环境安全,采用现代传感技术对管廊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潜在安全隐患,非常重要。

据麦姆斯咨询介绍,传感器的应用一方面在建设施工期间可以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另外在建设完毕运营期间可随时监测管廊环境状况信息,方便维护检修,同时保障巡检人员和检修人员的安全。

在地下管廊设计建设中,由于管廊较长,一般都会选择合适距离进行多点安装对应的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数据。例如,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管廊内温湿度与氧气含量,确保工人工作环境的安全。

地下综合管廊短则几公里、长则数十公里,运维情况及其复杂。巡检人员不可能完全实时掌握地下管廊运行工况,定点监测很可能出现盲区。通过在管廊内安装各类传感器,检测管廊的“身体状况”,可有效避免管线事故发生。

例如,郑州航空港地下管廊实现了智慧监管,130多个摄像头和260多个各类传感器构成的监测系统可实时将各类数据传回监控中心,一旦管廊中氧气含量或者温湿度出现异常,监测系统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同时自动启动风机,让整个管廊自在“呼吸”。

北京海淀区地下综合管廊里安装了230个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为海淀区“城市大脑”布设“神经系统”,用于监测硫化氢、一氧化碳、氧气、甲烷、乙烷等气体,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应急人员能够及时获取信息,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地下综合管廊是筑牢城市“里子”的民生工程,对保障供水、电力、通信等“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提升城市科学化、集约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更多的城市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保障管廊的安全建设和运营,各类传感器需求将必不可少。

目前我国从事传感器研究的相关企业接近2000家,其中上市公司近30家。2019年上半年国内主要的传感器上市企业业绩良好。例如,主营业务为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自营产品出口的汉威科技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0.42%。

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驱动下,我国传感器产业生态趋于完备。设计、制造、封测等重点环节均有骨干企业布局。在智慧城市、物联网等发展推动下,预计2019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660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65%。

但是从目前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指数来看,外资或国际企业仍占据着有利地位,国内传感器企业的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我国传感器技术的核心及关键技术都有待突破,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相关热词搜索:传感器 智慧城市

上一篇:美媒:英国拟升级“台风”战机传感器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