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统集成 > 正文

智慧农业云:左岸芯慧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和自动灌溉
2015-05-31 13:46:36   来源:微迷   评论:0   点击:

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有一个团队,就催生了这么一片“智慧农业云”。他们在智能传感器上“做文章”,不仅实现了对温度、湿度、水质、重金属含量等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灌溉,还开发了手机APP,打造云平台,实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农业生产。

你能否想象:有一天,农场大棚内,年轻人拿着平板电脑操作,就能降温灌溉。即使不在大棚内,突降暴雨时,你只要在手机APP上操作,遮帘迅速关上,避免作物受损。这一切,如今搭上了物联网技术的“顺风车”,成为了现实。

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有一个团队,就催生了这么一片“智慧农业云”。他们在智能传感器上“做文章”,不仅实现了对温度、湿度、水质、重金属含量等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灌溉,还开发了手机APP,打造云平台,实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农业生产。目前,这片智慧农业云,已推广至上海、浙江、云南等多个省市。

新突破填补市场空白

左岸芯慧位于嘉定菊园新区新微大厦内,公司董事兼技术总监古成龙的办公空间就是“理工男的世界”:电脑屏幕上,排列着多数人看不懂的代码;桌子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线路板。

“没有古成龙这支神奇的团队,就没有今天的智慧农业云。”左岸芯慧董事长张波不拘一格揽人才,他的创业搭档是一位1988年出生的小伙。2010年,古成龙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和5名同学一起,加入了新创办的这家物联网企业。

2011年,公司在上海哈密瓜研究所推广传感器技术监测农业生产指标。“我们能不能在传感器上来一次变革,做出统一标准版。”古成龙提出,用传统传感器采集温度等指标,由于涉及接口众多,一来成本高,二来操作不方便。技术团队认为,如果按照老办法,做农业物联网项目没问题,但没有突破,很难有发展。

几乎没有犹豫,张波拍板赞成创新。但这次创新突破,比他想象得要难得多。

1个月后,新一代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做成了,但在制作新版酸碱度传感器时,怎样也测试不出信号。是继续前行,还是回过头用稳妥的传统版?开弓没有回头箭,公司上下一致决定,硬着头皮也得做下去。

古成龙团队前往美国著名的传感器公司实验室测试并取经。专家告诉他们,要捕捉离子类传感器的信号,关键在于微弱信号放大技术的突破。回国后,古成龙和小伙伴们整天泡在一间毛坯房实验室里,双休日也不休息。1个月后,团队突破了硬件系统和传感器不兼容的物联网行业技术瓶颈,将传感器数据读入计算机主机并处理,填补了市场空白。

他们相继开发出二氧化碳浓度、重金属污染等标准版传感器,有了这些实时监测指标,一直监控到农业生产源头,给农业食品安全加固了一道防线。

手机轻按实现自动灌溉

“在大棚内插入一个个传感器,顶多只是建了农业‘气象站’,从智能农业产业的角度来看,这仅仅是走出了一步。”在张波和古成龙看来,用物联网技术只做“智能大棚”还不够。这一次,技术团队在控制模块上下功夫。

古成龙读大学时,和导师一起做过一些物联网技术项目。在国外考察时,他曾经看到这样的景象:大大的农场里,只有五六个人,全都使用Pad进行操作,搬运、浇水等,全部都是自动的。“只有研发突破,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化农业。”张波说,在左岸芯慧,科研投入就占了20%至30%。

“7天×14个小时”,这是古成龙团队的研发时间表。就这样,古成龙团队又突破了物联网的控制技术,用电脑终端和手机APP,在大棚内实现智能灌溉、施肥等。哪怕在外地,也能对千里之外的大棚实行智能遥控操作。他打开平台演示,山西一块大棚内,装上了“保温被”控制系统,在手机上点击“开”或“关”,“保温被”迅速打开、关上。不少农作物对光照敏感,可点击手机或电脑上的按键,选择打开模式为1/3或1/4。不同的控制系统,还会根据湿度、温度等气候条件,实现自动灌溉。

古成龙拿一个苏州项目举例,100多个大棚内种植的中草药铁皮石斛,原本需要15个工人三班倒才能种植,如今只需3人就行,通风、浇灌都会根据监测数据自动完成,比人工操作更为精准。

相关热词搜索:智慧农业 传感器 物联网

上一篇:NTT DOCOMO成为首家采用Qualcomm超声波指纹识别平台的运营商
下一篇:妹纸福音:终极智能"防狼衣"集成20个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