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pple)带起的半导体产业风潮
2011-10-08 21:06:34 来源:DIGITIMES 评论:0 点击:
作者:林宗辉
苹果(Apple)在移动系统的耕耘,使其在产业占有绝对的重要地位,包含移动影音娱乐、移动通讯,以及目前的PC产业,苹果都以其独特的产品思维,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
由于苹果在市场上的强势,使得苹果以外的厂商初期面对苹果产品,几乎都无招架之力,少部分初期走抄袭苹果路线的产品也都落寞而终。但各家厂商也开始从核心学习苹果的思维,从产品设计逻辑、硬体架构到半导体领域,真正的苹果化产品现身后,也终于开始扭转苹果独大的地位。
DIGITIMES Research认为,在苹果思维蔓延到各厂商对其产品技术架构与应用方向之后,将更加带动整体产业的发展,虽然短期冲击在所难免,但长久来看,也不啻是对产业过去僵化的创新过程带来警讯,并且鞭策了产业进化的脚步。就苹果对处理器、储存、感测等半导体技术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苹果虽然淘汰了不少旧有产业的玩家,也同时带动了整体产业的革新与发展。
在处理器应用领域方面,iPhone到iPad,以及MacBook Air,我们都可以看到处理器快速走向高度整合的SoC架构,行动应用中的SoC虽在苹果推出iPhone前已经存在,但苹果对于功能整合上的要求,却也同时成为业界的基本条件。
PC应用中,MacBook Air带起轻薄风潮,而其采用的处理器是整合了GPU的架构。
未来英特尔(Intel)、超微(AMD)也将更积极往整合型单一晶片处理架构前进。
x86处理器与ARM架构处理器将会更为一致,同样都会整合必备功能于单一晶片。
移动处理器中的GPU架构在苹果iPhone现身前,其重要性非常低,单纯提供GPU IP授权的厂商营收也非常有限。但iPhone推出后,方使业界正视GPU在行动应用上的重要性。
iPhone的用户界面设计采用完全的3D设计,藉由GPU的帮助,可达到非常流畅的程度。
由于整合高效能GPU,iPhone的3D游戏画面效果惊人,几乎已经达到家用机的程度。
后起的各个移动平台也都复制苹果的作法,不仅强调3D的UI设计,也对移动平台的3D游戏应用非常重视,连带强化了GPU在各个不同移动平台上的重要性。
2012年,新型的移动GPU架构也都开始强调GPGPU的功能。
藉由OpenCL、CUDA等标准的支援,让GPU在移动装置上的发挥空间更广大,甚至可取代部分CPU的运算功能。
苹果在移动应用上,抢先业界导入内建大容量闪存的设计,后进的竞争者也都纷纷仿效,甚至打出相较于苹果,增加可外插记忆卡的设计,在储存架构上意图取得优势地位。
由于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在苹果产品的带动下不断飙升,也连带增加了业界对闪存的需求。
至于MacBook Air导入基于闪存的SSD储存体系虽非首创,但其成功的销售表现,也让PC产业称羡不已,甚至推出仿效Macbook Air设计概念的Ultrabook,同样也是将SSD列为标准储存配备,DIGITIMES Research认为PC厂的作法也将提升整体产业对于SSD储存应用的需求。
苹果iPhone为因应愈形复杂的操控模式,率先采用多点触控面板、MEMS加速度计、MEMS陀螺仪、磁力计等传感器,引领智能手机人机界面创新,而iPad的操控体验更堪称是强化操控环境的平板装置代表性产品。
移动装置基于为数众多的应用程序,用途不再局限于传统语音通话,举凡触控面板、MEMS加速度计等早已是业界普遍采用的传感元件,加入MEMS陀螺仪、磁力计、气压计等元件更能让应用程序功能得到完全发挥。
苹果对于半导体产业的影响,DIGITIMES Research认为可归为三个方面。
处理器架构方面,包含行动应用处理器以及PC处理器,都将走向更高的整合度,PC市场方面,独立的附加晶片市场将明显受到排挤。
结合3D UI与3D游戏,移动平台与PC平台对GPU的性能需求都不断成长,尤其在移动平台,游戏业者推出的各类型3D游戏都将推动半导体厂商对其GPU架构的性能追求。
DIGITIMES Research认为主流嵌入式GPU效能每年都将以超过2倍以上的效能成长幅度持续进化。
在储存方面,半导体储存已经统治了行动设备的储存需求,消费者对储存空间的需求也不断成长,内建32GB将成为2012年的储存容量标准,DIGITIMES Research认为,2014年前此标准将达到64GB。
PC储存应用方面,SSD产品的效能与功耗拥有绝对优势,虽然价格下降幅度不如HDD,但接受程度也不断提升,在MacBook Air与Ultrabook把SSD列为标准储存架构之后,更将加速其市场规模的成长。
传感器方面,输入装置采用多点触控面板、MEMS加速度器、MEMS陀螺仪等传感元件借以取代传统键盘配置强化操控体验,并加入磁力计、气压计等环境感测元件借以因应各类应用程序所需。
传感器将成移动装置配备标准,基于单一装置更多样化的传感需求,各种功能传感器整合为单晶片将成为后续产品设计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