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时代传感:从“卡脖子”到“扳手腕”
2021-09-24 15:54:25 来源:麦姆斯咨询 评论:0 点击:
“目前我们提前布局的MEMS、ASIC等传感芯片核心技术已成功应用市场,年产芯片200万颗。”在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阳向记者展示了他们产品的核心部件,“别小看这颗小小的芯片,正是凭借在芯片领域的不断突破,为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初步统计,今年前8个月,公司完成产值2.29亿元,同比增长6.5%。”
传感器,人们并不陌生。生活中常见的接触式温度计,就是一类最简单的传感器;智能手机上横竖屏转换功能,是利用重力传感器实现的;汽车仪表盘之所以能显示速度、油量等参数,也是各类看不见的传感器在起作用。
看似普通的传感器,曾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掐住了轨道交通和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命脉。作为一家专门从事轨道交通传感器研制的企业,中车时代传感的使命就是为了打破国外企业对传感器的垄断。它的前身是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宁波分所,也是我市首批成建制引进的两家部属科研院所之一。
从1990年蹒跚起步,到2000年中车时代传感产品进入美国GE(通用电气)市场,实现从进口到出口的转变;从2010年电量传感器首次批量应用于上海地铁1号线,电流、压力、温度、速度传感器应用在北京房山线,实现了传感器在地铁的大批量应用,告别进口依赖,到如今产品涵盖电流、电压、压力、速度、加速度、温度、大机等7大类1200余种传感器……中车时代传感凭借不断地自主创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目前,中车时代传感的应用范围已覆盖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制动等核心系统,年产传感器超过30万只,是全球轨道交通传感器种类最齐全的供应商。据初步统计,中车时代传感的各类传感器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有了和国外龙头企业一较高下甚至胜出的实力。
“从跟随到超越,我们花了20多年。如今,如何加快在新领域的拓展,将是决胜未来的关键。”吕阳告诉记者,自2016年起,中车时代传感在走好两条钢轨的基础上,逐步走出两条钢轨,并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不断发力。今年,新能源汽车、光伏两个领域的传感器年销售额将突破1亿元大关。
新能源汽车、光伏领域的拓展仅仅是个开始。按照计划,未来中车时代传感还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抢占市场,通过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成为国内交通装备及新能源工业领域规模最大、能力最强、产品谱系最全的传感器及测量装置生产企业。
相关热词搜索:传感器
经典文章回顾
- 惯性传感器厂商mCube更名为Movella,挖掘运动数据价值
- 长沙高新区建成79GHz毫米波雷达生产线,雷达应用遍地开花
- OCT+近红外光谱,SpectraWAVE血管内成像平台获得FDA上市前批准
- 敏芯股份李刚:专注实现MEMS芯片中国造
- 国产MEMS产业正崛起,士兰微凭何立足MEMS IDM之林?
- 硅光子传感技术领先厂商Rockley Photonics申请破产保护
- 安防监控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思特威携手合肥晶合布局12寸CIS产线
- Aeva全球首款4D激光雷达芯片模组,交由光电子制造领导者Fabrinet量产
- 新加坡A*STAR助力MetaOptics引领全球超构透镜的创新和制造
- 全球光电行业“奥斯卡”,2022年“棱镜奖”入围名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