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迪半导体邹波:给电子设备装上“中国芯”
2012-09-17 09:09:24 来源:微迷 评论:0 点击:
只需摇一摇手机,聪明的它便能通过微信这类软件帮你找到周边陌生人;无需掌握专业技巧,即使在晃动中使用数码相机,也能拍出清晰照片……如今,越来越多电子设备被冠以“智能”称号,因为它们都有了“大脑”——MEMS陀螺仪芯片。
2008年前,MEMS陀螺仪芯片对中国人来说还极为陌生,所有核心技术均掌握在两家欧美企业手中。不过,2009年的上海,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EMS陀螺仪芯片诞生在了张江。这款芯片的“父亲”,是中央“千人计划”专家邹波,上海深迪半导体公司的CEO。
基因里藏着创业梦
1994年,大学毕业的邹波来到号称“芯片天堂”的美国硅谷。在那里,这个本来学机械的小伙子改行学起了电子技术。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他留在了美国,先后在惠普、安捷伦以及埃姆斯实验室工作了十多年,专业便是MEMS陀螺仪传感器的研发。
但他就是觉得激情在不断消逝。2008年年初,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激情该如何找回?我不断问自己。想了很久,我发现,我的基因里藏着创业梦”。
要创业,对于一个身处异乡的年轻人何等艰难?邹波把目光投向祖国,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不断刺激着他的神经。“回国!”2008年8月,他带着创业资金,来到张江高科技园区。
破解“土洋之争”
当时,MEMS陀螺仪芯片在国内是一片空白。从研发到管理,作为“海归”的邹波很快遭遇水土不服。一个极为典型的表现是公司内部的“土洋之争”:以项目跟踪流程为例,美国习惯于使用专业软件将项目时间点、与子项目关系等数据完整记录下来;但许多国内研发人员根本不会使用此类软件。“这就像开车,美国人习惯方向盘在右边,可国内习惯方向盘在左边,一来二去,很容易‘撞车’。”
作为研发团队掌舵人,邹波主动提出对本土人才进行软件培训,同时也要求“海归”们调整工作方式。几个月后,公司所有人都可以熟练应用软件,邹波也学会了换个角度看本土员工。他组织活动促进相互沟通,与员工一起打球、吃饭,还有的放矢地促进核心团队与中层干部磨合。“在技术上,我鼓励大家有争论,可以为一个细节争得面红耳赤;在生活上,为大家构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
如今,邹波的公司中“土洋之争”少了很多,一种相互带动、取长补短的氛围正在形成。一组成绩或许能说明问题:从2009年年底深迪推出中国首款消费级商用单轴MEMS陀螺仪以来,他和他的研发团队于今年6月推出了中国首款消费级商用三轴MEMS陀螺仪。邹波本人继入选上海“千人计划”专家后,又入选了中央“千人计划”专家。
不再是孤军奋战
“作为中国人,我希望祖国足够强大;对于从事MEMS陀螺仪芯片研发的人来说,我希望中国能站在这个领域的巅峰。”创业之初,邹波便暗下决心,深迪不但要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和消费级MEMS传感器供货商,而且要不断突破MEMS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智能传感芯片产业及其产业链的实质性发展。
但作为行业先锋,邹波时常感到孤独:“在国内,要找到可以为我们封装生产的代工厂不容易,只能自己建厂生产。”今年,一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的培训会让邹波找到了解决办法,“在北京参加培训,自我介绍后我意外地遇到了一家芯片封装企业。当天,我们就初步达成了合作协议。”更让邹波意外的是,几天下来他竟然找到了好几家陀螺仪芯片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的企业,“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
技术上的协作、产业链上的合作,一群抱有“中国梦”的朋友,让邹波体会到了“千人计划”的效用。
上一篇:莘行科技推出制导武器类的高可靠性、低成本AHRS系统
下一篇:专访GLOBALFOUNDRIES的MEMS项目总监:Rakesh Kumar
经典文章回顾
- 惯性传感器厂商mCube更名为Movella,挖掘运动数据价值
- 长沙高新区建成79GHz毫米波雷达生产线,雷达应用遍地开花
- OCT+近红外光谱,SpectraWAVE血管内成像平台获得FDA上市前批准
- 敏芯股份李刚:专注实现MEMS芯片中国造
- 国产MEMS产业正崛起,士兰微凭何立足MEMS IDM之林?
- 硅光子传感技术领先厂商Rockley Photonics申请破产保护
- 安防监控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思特威携手合肥晶合布局12寸CIS产线
- Aeva全球首款4D激光雷达芯片模组,交由光电子制造领导者Fabrinet量产
- 新加坡A*STAR助力MetaOptics引领全球超构透镜的创新和制造
- 全球光电行业“奥斯卡”,2022年“棱镜奖”入围名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