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针:未来,已来。
2012-06-10 17:32:16 来源:微迷 评论:0 点击:
皮肤促渗技术:过去与现在的局限性
过深:
传统注射需要伤及真皮层,无法精确控制药物释放速度;
有痛感,可能有毒副作用,有感染风险
过浅:
无论治疗皮肤疾病的外用药膏还是美容护肤品,都很难穿透皮肤表皮薄而坚韧的角质层,从而使药效/营养物质无法抵达病灶,吸收效率极低,“事倍功半”。
什么是纳米微针?
纳米微针让人体所需的精华物质,以适合的速度、适合的方式、适合的释放量,在适合的时机,到达我们体内适合的地方。
纳米微针的工作原理:
人类皮肤的角质层很薄,其厚度仅为10-25微米,但却相当“坚韧”,是皮肤最重要的保护层。
纳米微针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极其细微的针头,穿透人体皮肤表面的障碍层(角质层)给药,在数平方毫米面积的表皮打开上百个给药通道, 提高药物的透皮渗透性。这样既能让药物快速起效,又能让药物均衡、缓慢释放。
纳米微针的挑战与突破:让未来“渗入”现在
挑战:怎样能把微针做得最小、最精确——微加工技术的极限,即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
突破:纳米微针领域的‘Intel’
核心技术-微针芯片:把单晶硅晶片用在微针阵列的制造上。
平通纳米微针是苏州纳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纳米专利技术产品。
平通纳米微针是根据人体皮肤结构开发的纳米促渗专用工具,它是由单晶硅经过纳米技术工艺雕刻而成。平通纳米微针的表面是一系列微针阵列,它们可以打开皮肤最外面的角质层,同时不会伤及真皮层,大大提高养分的渗透能力。单晶硅的生物兼容性又保证了平通纳米微针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由于技术的创新性, 平通纳米微针已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多个奖项, 2010年6月与IBM和微软的产品一起成功入围《华尔街日报》与瑞士信贷联合举办的“亚洲创新奖”决赛并最终获得银奖。中央电视台两度对平通纳米微针做了新闻采访和专题报道。2012年入围美国HBA美容设计决赛奖。
医疗领域:轻松一“点”,由表及里,长效缓释
人们最需要一种既能迅速起效,又能长时间作用的给药方式。纳米微针技术是一个新型给药平台。它的特点是:轻松操作,无痛无毒无感染;精准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曲线(速递)。
药物透皮其实只需要很小的孔就能做到,但目前往往用普通针头扎到真皮以下进行送药,既造成疼痛还可能引起感染。普通针头的直径为300微米,而纳米微针的针尖直径只有80微米,比头发丝细,比表皮层厚度要薄,打针的时候,只要把布满微针的小晶片往皮肤上一贴就可以了,纳米微针利用极细微的针头,穿透人体皮肤表面的障碍层(角质层),在数平方毫米面积的表皮打开上百个给药通道, 提高药物的透皮渗透性。随后,把吸满药剂的贴片贴上,药剂就会慢慢地渗透进表皮。
这样既能让药物快速起效,又能让药物均衡、缓慢释放。能精准控制药物在人体的释放速度,高效吸收。
案例:苏州纳通目前正在研发用纳米微针取代长期使用的胰岛素泵给患者用药,由于是在皮肤的表面以恒定的速度注射胰岛素,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得到稳定,万一出现血糖突然降低的情况,可以立即取下贴片,药物就停止进入体内,这比传统的一次性定量注射要安全得多。
美容护肤领域:一触即‘通’;,高效吸收,事半功倍
传统工艺乳化得到的护肤品膏体内部结构为胶团状或胶束状,分子直径是纳米产品的千倍以上,不利于皮肤吸收,其作用也仅能体现在表皮层。
人体表皮细胞的间隙为头发粗细的十分之一,而纳米则为头发粗细的万分之一,比皮肤间隙小1000倍,因此平通经皮吸收专利技术的应用能使有效成分瞬间深入皮肤细胞,而且其缓释技术能对肌肤病灶部位进行持续有效的全方位修复。
举例:“爱美的女士喜欢涂抹眼霜,但由于角质层的障碍,涂抹的眼霜很难被吸收到皮肤深层,如果用纳米微针的方式给予,只需要现有用量的几分之一,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纳米微针
上一篇:罕王微电子发布成熟MEMS工艺平台:MUMPs
下一篇:Murata: MEMS传感器为提高汽车燃油效率作出贡献
经典文章回顾
- 惯性传感器厂商mCube更名为Movella,挖掘运动数据价值
- 长沙高新区建成79GHz毫米波雷达生产线,雷达应用遍地开花
- OCT+近红外光谱,SpectraWAVE血管内成像平台获得FDA上市前批准
- 敏芯股份李刚:专注实现MEMS芯片中国造
- 国产MEMS产业正崛起,士兰微凭何立足MEMS IDM之林?
- 硅光子传感技术领先厂商Rockley Photonics申请破产保护
- 安防监控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思特威携手合肥晶合布局12寸CIS产线
- Aeva全球首款4D激光雷达芯片模组,交由光电子制造领导者Fabrinet量产
- 新加坡A*STAR助力MetaOptics引领全球超构透镜的创新和制造
- 全球光电行业“奥斯卡”,2022年“棱镜奖”入围名单出炉